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诱因执业医师

心力衰竭

、定义

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二、形成原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较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较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三、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四、治疗方法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2.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常用的药物有: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

(2)β受体阻断剂:抑制心肌重构

(3)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跟ACEI一样,主要用于严重干咳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4)利尿剂:控制水钠潴留

(5)强心苷类:减轻症状和改善心功能

【单选题】

1. 血清中地高辛的浓度为0.5~1.0ng/ml是相对安全的,中毒与非中毒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下列为地高辛较早的中毒信号是( )

A.胃肠道反应 B.色觉障碍

C.心脏毒性 D.宿醉

E.低血压

【答案】A。解析:胃肠道症状是洋地黄中毒的信号,用药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中毒者还出现感官系统色觉异常,较严重的中毒反应为心脏毒性。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滁州琅琊区执业药师培训滁州南谯区执业医师培训滁州执业药师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