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招聘教育学之“规律”总结

教师招聘教育学之“规律”总结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涉及众多的规律。比如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规律、德育规律等。题型涵盖单选、多选、辨析和材料分析题。在学习过程中需加强对规律类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以直接经验为辅,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的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教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的规律


指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教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或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对道德的开展提出的要求


(1)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


(2)要注重多开端性


德育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但是由于各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生品德的实际,教师既可从传授知识开始,也可以以培养情感作为开端,或者从锻炼意志开始,或从训练行为开始,不应当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


(3)要注重品德发展的针对性


由于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发展应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来进行。如道德认识的获得主要采取说服法来实现,道德情感的激发则主要采取陶冶教育法来进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实践锻炼法来实施。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做到:


一是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二是要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


这主要有两种方式: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长期性是指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反复性是指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攀枝花健康管理师培训攀枝花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