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招聘西方美术史备考-宋辽金美术绘画艺术五

教师招聘西方美术史备考-宋、辽、金美术(绘画艺术五

辽代绘画 辽立国较北宋为早,为北宋的宿敌,但长期征战也促进了它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早在相当于中原五代时期,辽国已出现两名画家胡与李瓒华。进入此期,则有萧瀜、陈及之等,但皆无作品存世。

今属辽代的画迹有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墓群发现的《深山会棋图》、《竹雀双兔图》,年代相当于中原北宋初年。画风受中原的影响而略显古朴稚拙。《深山会棋图》是确凿无疑的年代相当于中原五代与北宋初之间的卷轴山水画,为*定传世的同期山水画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另外两幅传世的辽代作品《丹枫呦鹿图》、《秋林群鹿图》则更多体现了辽代绘画富丽鲜艳而富于装饰意味的特点。

金代绘画 金入主中原后,开始了融合汉文化的过程。金仿宋制,设图画署管理图画镂金工匠。金代画家有王庭筠、王曼庆父子和武元直等。

王庭筠(1155—1202年),字子端,号黄华老人。其画多受北宋文人墨戏画风影响,《幽竹枯槎图》以爽劲而洒脱的笔墨写柏树幽树,造型奇崛浑厚,笔墨灵动多变。

王庭筠之子王曼庆也以善画墨竹为时人所重。北宋写意画传统经过王氏父子而影响到了元代文人画。

武元直,生卒年不详,字善夫,为金熙宗时进士。他以善画清幽闲适的水墨山水而著称,传世作品《赤壁图》,取材苏轼泛舟赤壁作《赤壁赋》故实,构图近北宋全景山水,山峡险峻,水流湍急,一叶扁舟,意境高旷自然。

金代还有一位以《文姬归汉图》传世的人物画家张瑀。张瑀或为金代宫廷画家。作品取材于汉末蔡文姬从匈奴归汉的故实,人物刻划纤细严谨而不失风韵,衣纹行笔遒劲简练,设色淡雅;虽不作背景描绘而人骑迎风行进的艰难姿态已使人感受到寒外的凛烈朔风。

壁画 北宋末年,仿木结构的雕砖壁画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白沙宋墓是此类墓葬中保存较好,内容较为丰富的一组。墓室四壁皆有壁画,画墓主内宅的生活情景。

迄今已发掘的辽代墓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西等地,逾300座,可分为两类,一是契丹墓,一是汉族官吏和地主墓。墓中多绘有壁画,题材丰富,技法娴熟,是了解辽代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辽代绘画的重要资料。

其中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宝山发现的2座辽墓,为已知时代较早的有纪年的契丹墓,下葬时间为辽天赞二年(923年)。墓内广布壁画,现存面积120平方米,表现各类人物46个,反映契丹日常生活及神话故事、花鸟等内容。早期辽墓汉人墓葬中的壁画题材和布局尚保存着唐墓遗风,与山西的唐代壁画尤为相似。

晚期辽墓壁画及墓内装饰出现新的题材。在辽代末年还出现画像石墓,题材有孝悌义妇等故事。在契丹人墓室壁画中出现此类题材,说明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进一步深入传播。

辽墓壁画较精者当首推辽庆陵中的东陵壁画。绘制者应为当时契丹和汉两族画师。场面宏大,共绘与真人等高的人物70余个。较有特色的壁画,是中室四壁所绘的山水画,分别绘出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构图严谨,鸟兽形象生动。四季山水是辽陵中所特有的壁画。

辽代晚期墓室壁画者如河北宣化张世卿墓壁画,其中由12人组成的《散乐图》,人物与真人等大,神态各异,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乐舞表演场面。另外《出行图》线条流利,形象生动,也是此期墓室壁画中的佳作。

此外,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群,墓室壁画保存完整,内容丰富,人物采用双钩填色的画法,运笔细谨,造型生动,眉目传神;花卉多采用没骨法,亦有双钩填色法,装饰趣味较重。

金代寺观壁画以山西繁峙岩山寺壁画较为精采。其寺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殿壁四周皆有画,以描绘释迦牟尼一生的佛传故事的西壁保存较完整,绘画手法继承中原传统,线条劲健,结构严谨。

金代习俗薄葬,墓室壁画数量、规模远不及辽代。山西绛县金墓四壁皆有壁画,绘墓主生前生活,又绘有孝子图。金代自熙宗起尊孔崇儒,因此,二十孝壁画雕砖、画像石在墓室中纷纷出现。

画学著述 此期画学著述各种体例皆已完备,涉及领域较之前代更宽泛而具体。北宋文人谈论画论亦多,影响后世极为深远。文人画的兴起,丰富了画论,也对六朝以来的传统画论产生极大冲击。

(一)史传类有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和南宋邓椿的《画继》。

《图画见闻志》成书于1064年,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记事始于晚唐会昌元年,止于北宋熙宁七年。共记画家270人。其“论制作楷模”、“论气韵非师”、“论用笔得失”和“论古今优劣”等章节尤具史学价值。总体言之,成就略逊于《历代名画记》。

《画继》成书于1167年,承接《图画见闻志》而作,记事始于北宋熙宁七年,止于南宋乾道三年。共记画家219人。体载有别于《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

(二)品评类有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和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

《益州名画录》为中**一部以地域为概念的画学著作。记事从唐中晚期至北宋乾德年间,借用唐代品评标准,把逸品放于首位,逸、神不再细分,而妙、能各分为三,总为八品。黄休复的“四格”划分和对“逸格”的美学定位,为*绘画品评建立了又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

《圣朝名画评》分五门:鬼神、人物、山水、林木花竹、翎毛。又分三品:神、妙、能。对画家亦有评有传。

(三)画论类有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和韩拙的《山水纯全集》。

《山水纯全集》行文较为平实,不作虚玄之论。较系统地综合了前人有关山水画的创作经验并有所发挥,如在郭熙《林泉高致》“三远”的基础上又提出另一种“三远”,即:阔远、迷远、幽远;此外还*一次较集中地总结了山水画的皴法。

(四)笔记类有北宋米芾的《画史》、南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思陵书画记》以及董逌的《广川画跋》。米芾《画史》开笔记品评先声,记他所见名画的著录考证和评价,历代赏鉴之家皆奉为圭臬。

(五)综合类有《宣和画谱》,为宣和时宋徽宗与其内臣合撰。《宣和画谱》收入孙吴至宋的231位画家作品。品画标准为:神、逸、妙、能。这一标准置逸品于二位,甚是骑墙,可见其集中了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思想。《宣和画谱》纰缪很多,取去过于滥渎,学识也很浅陋,与号称官修之名极不相称。

(六)技法类有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此书将梅的神态分100品,每品赋诗,为画梅入门技法书。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眉山健康管理师培训眉山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