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君权和相权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君权和相权》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从汉至宋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历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和图片,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提高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比较分析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但也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汉至宋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难点】
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宰相”两个字,请同学谈谈对这两个字本义的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这两个字高度概括了宰相的特点,即辅佐皇帝,统领百官,但是宰相在行使权力过程中难免和皇帝发生矛盾,那么*古代宰相的权力和君主的权力会有怎样的矛盾呢?皇帝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汉朝限制相权—中外朝
教师设问:秦朝时宰相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百官的意见,皇权受到极大限制。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宰相的权力仍然非常大,那么汉武帝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教师展示有关汉武帝限制丞相权力的材料,请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汉武帝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等,参议要政,形成中朝。
教师继续发问: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朝的君权和相权有什么影响呢?并展示汉朝中外朝的图片。
学生结合汉朝中外朝的图片进行思考,教师适时点拨从双方权力的强弱变化中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中朝的形成限制了相权。
(二)唐朝分散相权—三省六部制
过渡:汉朝灭亡后,*经历了动荡的魏晋南北朝,之后北周外戚杨坚身为丞相篡权建立隋朝。杨坚惧怕后人像自己一样走上篡权之路,为削弱相权采用三省六部制,而唐朝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
教师展示三省六部示意图,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三省六部制具体的分工如何?
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归纳:中书省主管政令文书的草拟,而门下省主管政令文书的审核,尚书省之下的六部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
教师进一步追问: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对君权和相权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学生迁移汉朝中外朝的影响进行作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增加君权的独尊,后来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更加分散。
(三)宋朝分割相权—二府三司
教师设置情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君临天下,赵匡胤以政变的方式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赵匡胤,在你当上黄帝之后会有哪些担忧呢?
学生回答:害怕别人也效仿自己,因此要坐稳江山,*把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而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就*限制他们的权力。
教师继续提问:宋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了宰相的行政权。
教师进一步展示宋朝*府机构图,补充讲解枢密院和三司的设置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政权,皇权得到了更大加强。
较后,教师展示不同时期宰相上朝礼仪变化图,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回答后,教师总结:宰相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君权在不断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而这种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统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但是另一方面,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阻碍历史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朝代顺序,对知识进行回顾。
2.作业:课下搜集皇帝和宰相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宜昌健康管理师培训宜昌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