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界面按钮的可操作性
如何提升界面按钮的可操作性
界面中按钮标签的意义与其视觉层次结构同样重要。使用不恰当的按钮文案会引起用户的困惑,增加工作量,降低完成任务的效率。如果你想让用户更容易地操作你的应用程序,需要选择正确的按钮文案。
下面是提高按钮可操作性的五个原则。根据这几个原则,用户只要看到按钮,就会很快知道如何正确操作。
规则1:使用动词
按钮文案应该提示用户执行特定的操作行为。当用户看到动词时,他们要知道按钮的作用。即使不读取对话框的具体内容,用户也可以执行该操作。
对比经常出现在界面中的通用按钮文案“Yes/No”,用户*首先读取对话框的内容才能进行操作。如果他们跳过或误解了这段话,他们就会按错按钮,这样不仅会增加用户操作的风险,还会增加操作的难度。
规则2:用词准确
你使用的每个动词都要有特定的含义。如果你的用词不够准确,用户会误解按钮的含义。
例如,单词“delete”和“remove”意思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它们的内在含义不同。“delete”是指点击按钮后,该项目将在系统中被删除。“remove”表示点击按钮后,该项目将从该组分离出来。在错误的理解下,用户会被这些按钮所困惑。
在播放列表中,“delete”会让用户认为他们会失去这首歌曲。这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因为事实并非如此。“remove”更精确,因为它将歌曲从播放列表中移除,但不会删除它。
规则3:使用与任务相关的词语
一个模糊的、通用的按钮文案会让用户迟疑。他们不确定这个按钮是干嘛用的,因为没有清楚地按钮的文案表述不清。用户需要知道他们操作的较终结果,只有特定任务的语言才能做到。
相比之下,“send”是一个指定在线发送的词语。因此,用户有一种心理预期,即当按下按钮时,应用程序将向公众发布他们的内容。这个按钮的表达非常清晰准确,让用户有信心的操作。
规则4:使用主动祈使句形式
在按钮上写文案越多,用户需要理解的就越多。当你直接指导用户操作时,可以较小化单词的数量,使用户更容易理解操作。
主动祈使句形式把动词短语变成命令。这允许你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使你的标签更简洁。所需要的只是在按钮标签中添加一个动词和一个副词或一个直接对象。
用户更加信任按钮上的命令,从而确信按钮将执行预期的操作。也有助于做出决策。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西安平面设计培训西安淘宝美工培训西安UI培训西安PS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