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师资介绍
学习资讯

上海本帮菜系

上海本帮菜系

上海菜,简称沪菜,又称帮菜(菜系又称“帮菜”,以上海人为视角,自然称上海菜为“本帮菜”),为发源于上海本地的一种菜系,广义的上海菜是以“本帮菜”为主吸收各派之长形成的综合性、广泛性的菜系,特别是江浙一带料理与上海菜有时难以二分。上海菜以红烧、生煸见长,浓油赤酱为典型特征,吸取了杭州菜、宁波菜、徽州菜、淮扬菜、苏锡菜等“江浙菜系”的做法,借鉴了西菜、西点的做法,挖掘其他帮别菜肴之长,逐渐形成兼容并蓄且不失开拓创新的海派风格菜肴,主要可以总结为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丰,咸淡适口。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
上海本帮菜
广义上说,上海菜主要由发源于上海本土的本帮菜、海派西餐,以及改良自上海的“海派粤菜”、“海派川菜”、以及江浙等菜系所组成,这些菜系在上海餐饮中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历史
南宋末年,上海十六铺出现了酒肆。清初,十六铺洋行街(今黄浦区小东门阳朔路)有菜馆六七家。上海开埠后,徽、苏锡、宁帮随商人来沪开设菜馆。
十六帮别闹申城
1843年上海开埠后,“十六帮别闹申城”,本、闽、湘、京、川、苏锡、镇扬、豫、鲁、徽、津、粤、宁、清真、素菜等十六总不同的餐饮流派汇聚上海摊。最早在上海流行起来的是安徽菜,随后苏锡菜、粤菜、淮扬菜和京菜逐渐兴盛,1930年代苏锡菜馆几占上海酒菜馆之半,而广东大菜则成为了上海番菜的代名词,深得上海市民及外侨的喜爱,新雅粤菜馆、上海杏花楼酒家等海派粤菜名店成为了上海中菜馆中的头牌并传承至今。此外,国际饭店、燕云楼的京菜;扬州饭店、老半斋的淮扬菜;梅龙镇酒家、四川饭店、洁而精、绿杨村的海派川菜;老正兴的苏锡菜;大富贵酒楼的徽帮菜;洪长兴的清真菜;功德林的素菜等皆为上海餐饮名店。
上海本帮菜
本帮起源于本地家常菜,以家常、平民化为自身的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烹饪上善于用糟,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醇厚鲜美着称。早期的本帮菜更是以价廉、味重、量足为鲜明特点,圈子、腌笃鲜、黄豆汤这些平民原料,皆为本帮菜的生力军。最早的本帮菜源于浦东三林人,于清嘉庆光绪年间在上海老城区开设的饭摊,称作“铲刀帮”。1930年后,上海工商业快速发展,本帮菜的顾客变成以公司职员为主的新兴阶层,廉价菜在本帮菜中的比例开始下降。
海派西餐
海派西餐为上海特有的、中西结合的一种菜式流派,是上海人按照自身的口味及本地食材的特性自己创造出来的西餐。 上海开埠后,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上海,西菜馆也随之在上海开立。据文献记载,上海的第一家西菜馆为位于福州路的一品香番菜馆。当时西菜又称为番菜。虽然在当时吃西餐是非常时髦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国人一开始难以适应西菜的烹饪方式,就比方说这半生半熟的牛排。上海西餐于是便汲取各国西餐的精髓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俄式海派西餐一菜一汤(罗宋汤、面包加黄油)因经济实惠瞬时风靡上海。1937年前,上海有西菜馆200多家,尤以霞飞路和福州路最为集中。其中福州路(旧称四马路)更是因此被称为“四马路大菜”。当时有名的有红房子、德大西菜社、凯司令西菜社、蕾茜饭店、复兴西菜社和天鹅阁西菜馆等。
传统名菜
红烧回鱼、春秋两季吃甲鱼(菜花甲鱼、桂花甲鱼)、白切羊肉、红烧羊肉砂锅、烂糊肉丝、葱烤鲫鱼、红烧划水、清蒸鲥鱼、呛蟹、上海熏蛋、响油鳝丝、清蒸阳澄湖大闸蟹、毛蟹年糕、八宝鸭、 腌笃鲜、刀鱼汁面、油爆虾,三黄鸡,草头圈子,熏鱼,四喜烤麸,三鲜肉皮汤,毛蟹年糕,本帮红烧肉。
本帮菜“老八样”
本帮走油肉、咸肉扣水笋、扣鸡、本帮蒸三鲜、红烧鳊鱼、扣三丝、小葱肉皮、扣蛋卷。
海派西餐
罗宋汤、炸猪排、上海沙拉(即洋山芋沙拉)、烙蛤蜊、烙蟹斗、金必多浓汤。
点心类
上海点心有南翔小笼馒头、生煎馒头、粢饭糕、油墩子、老虎脚爪、蟹壳黄、八宝饭、排骨年糕、双档、柴爿馄饨、油豆腐粉丝汤、鸡鸭血汤、上海米糕、高桥松饼、豆沙锅饼、两面黄、葱油拌面。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珠海昌创小吃餐饮培训机构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