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BIM技术在深圳地铁9号线鹿丹村站的应用

BIM技术在深圳地铁9号线鹿丹村站的应用

1 BIM应用概况:

鹿丹村站是深圳地铁9号线第19个车站,建筑面积为16039㎡,为地下三层岛式结构,共设置4个出入口、3组风亭。站后机电工程包括强电、弱电、通风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等。

2 BIM应用范围

2.1 可视化设计

基于传统CAD平台的二维设计,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传统的平面设计成果为一张张的平面图,并不直观,工程中的综合管线只有等工程完工后才能呈现出来,而采用三维可视化的BIM技术却可以使工程完工后的状貌在施工前就呈现出来,表达上直观清楚。

BIM应用的首要步骤是对二维图纸进行解析,将图纸内容转化成三维模型,即各个专业的建模过程。建模的速度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BIM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二是族库的丰富程度。在BIM小组成立之初,项目部便拟定了BIM人才培养计划,对外与业主及其他施工单位交流学习,对内参与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软件水平,目前项目BIM工程师已经达到了建模的要求。另外,借助公司广阔平台,实现丰富的族库资源共享,解决了软件自身族库不完善的问题。

图1 鹿丹村模型效果

2.2 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是BIM软件中一项非常重要且实用的功能,通过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图纸中一些不合理之处,BIM工程师即可及时调整优化,提出可行方案。

从施工的角度来看,碰撞检测能够对模型提前进行模拟分析,即可以令安装后的管线美观大方,又可以减少在施工过程发现问题而导致返工的想象。

在深化设计阶段,鹿丹村站经碰撞检测共发现182个碰撞点,其中站厅层管线碰撞共有59个问题,设备层管线碰撞共有86个问题,站台层管线碰撞共有37个问题。

部分碰撞调整前后效果对比:

BIM综合模型在经碰撞检测后发现,碰撞问题主要体现在常规机电管线之间。在BIM模型中调整后,依然会存在部分碰撞问题,这是因为常规机电专业多,管线复杂,难免会有遗漏之处。故实际上需要经过多次管线调整,在不断调整及检测后,鹿丹村站常规机电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均已解决。

在问题都已调整解决的情况下,模型及导出的CAD图均可作为设计师出图的依据之*及现场施工的指导材料。

2.3现场施工管理

为更好地应用BIM技术,项目部引进BIM360云平台及3D激光定位仪等设备,并安排技术人员接受培训,学习如何使用云平台。

目前,各管理人员均已加入360云平台,并为水暖电三个专业配置3台ipad使用。建筑结构、综合机电等模型,图纸、规范、设备和人员信息等资料,均已上传360云平台,只要通过ipad登陆账号,就可查看。

鹿丹村站通过全站仪及360Layout软件在站厅层公共区完成了机电管线的放线定位工作。经现场复核,定位点精确度达到毫米级,较于传统放线方法,大大提过高了精确度,而且大幅缩短了放线时间。

图2 现场定位放线

随着360云平台的推广,项目部不断对技术人员开展应用培训,本项目各技术人员均能够独立操作Glue、Field等360云平台软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亦能通过ipad记录形成报告,从而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跟进问题,并作出相应整改措施,整个施工过程的效率大大提高。

3 BIM应用总结

项目部自开展BIM工作以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期间取得不少成果。三月份受邀到地铁集团做BIM经验交流、四月份获得南方公司*一阶段BIM深化设计*一名、较近又受邀参加*建设工程BIM大赛……今后项目部还会继续研究BIM技术的应用,将BIM技术不断推广。

在地铁工程中,通过BIM技术能够使设备区走廊,冷水机房等狭窄区域管线排布更在合理,便于施工及后期维护。三维模型相比图纸更加直观,便于向业主介绍工程的情况,施工进度等信息,也可作为体现企业形象及科技实力的指标,有利于与业主更好地合作,及进一步开拓市场。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沈阳苏家屯区bim培训沈阳浑南区bim培训于洪区bim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