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全*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
【适合人群】
1、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
2、记忆能力差,自学时间少的考生
3、报考中学阶段教师证学历需要达到本科以上。
【考试科目】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阶段考)
【课程模块】
模块精讲
全面讲解知识和易考点;并配以历年题目进行全面讲解,达到强化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从而夯实学习基础。
考前点题
根据不同阶段考情特点,强化高频考点和重难点(结合全真模拟练习,题目解析);*测考试热点。
【课程资料】
笔试报考费
考试所需教材
编写的重点笔记
海量的网上题库
核心考点速记、点题资料
【课程bao障】
1、直播课程可在授课过程中与老师互动,不受教学地点的束缚,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
2、24小时学员问题直接对接授课老师
3、学习进度及时提醒及督促
4、专职教务老师全程跟踪教学
【考试流程】
(1)抽题。考点工作人员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工作人员打印试题清单。
(2)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4)试讲或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5)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6)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知识延伸
一、知识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内容。一般是以客观题考察。出题角度一般有四种:直接考查概念;教学启示与规律的匹配;古语俗语与规律的匹配;
案例与规律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和理解。
总体的说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五个方面,这是多选的考点,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大家要关注每个特性的概念和教学启示,以及特性间的区分。
(1)顺序性
顺序性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遵循从低级到*,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顺序不可逆”。可以想儿童从初到走路的过程,先学会坐,学会爬,学会站,才能学会走,后学会跑。这中间的行为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可逆。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先成熟的直观动作思维,之后才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要遵循身心发展的这种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陵节而施的意思就是:陵,超越。节,限度。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所以问到“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什么?顺序性”;不陵节而施体现了什么?顺序性。
(2)阶段性
阶段性指的是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矛盾,所面临的发展任务也不同。 “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概念要记住,圈住关键字:不同阶段,发展任务不同。比如幼儿园的儿童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所以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些通过触摸看进行的认识客观事物和智力开发的游戏和活动。小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高,所以只能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中学的学生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可以进行逻辑推理,空间几何等难度更大更专业的知识的学习。不同阶段面对的任务不同。
教育启示就是:不能搞“一刀切”,不要以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怎么样,在下个阶段还是怎么样,不同阶段要区分对待。除此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的身心发展有几个重要时期是单选考点,大家需要重点关注少年期。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危险期”指的是哪一个时期?大家要注意,不是青年期,是少年期,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是单选考点。
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区别在于:顺序性强调的是序列,阶段间是有联系的,有顺序的,顺序不可颠倒。阶段性强调的是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不同阶段任务不同。
(3)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个人的同一方面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比如人的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期。用一句话也就是:同一方面不匀速。其二:同一个人的不同方面的成熟时期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发展的早,成熟的早,有的方面发展的晚成熟的晚。比如我们的口头语言在两到三岁时得到迅速发展,而书面语言则在四五岁时才会得到发展。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发展的早。心理方面儿童先发展成熟感知觉-思维-情感,后才是人格的成熟。各个方面成熟的时期是不一样的。用一句话也就是:不同方面不同步。总的说是:同一方面不匀速,不同方面不同步。提到发展速度就是不平衡性。
教学启示是:要适时而教,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佳期。关键期是什么呢?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影响可以起到大作用的时期。
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区别:不平衡性更加侧重的是发展速度,在题干中一般会出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发展速度怎么样,另一方面发展速度怎么样。“年龄段+速度”就是不平衡性的关键字。而阶段性强调的是在某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发展什么,只强调任务,不强调速度。
(4)互补性
互补性非常容易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生生互补和生心互补。生生互补就是生理间的互补,比如失去视觉之后听觉会很灵敏,触觉会很灵敏。生心互补指的就是生理与心理间的互补,我们常说的身残志坚就是这样的体现。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要扬长避短。你不能让一个腿短胖的人去参加赛跑,但你可以让他参加举重。
(5)个别差异性
前四个方面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个体内的,而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个体间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性体现在:性格兴趣或者智力程度的不同,有的人慢热,有的人接受能力很强,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理解能力一般。另一方面是群体间的差异:男生与女生间。男生逻辑推理能力强,所以以理工科为主,女生形象思维很强,所以社科类的为主。西方直线型思维,我国内曲线型思维。在题干中的体现就是有的人怎样,有的人怎样。常考到的就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出自左传),有的人“聪明早慧或者大器晚成”。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区别: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同一个人的同一方面或者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有先有后,题干中的显示是一个人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差别,体现在题干中就是有的人,有的人。比如题干中说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指的就是不同的人的身心发展不同,也就是个别差异性。
二、试题在线
1.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点拨】首先分析狼孩不能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交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关键期对应的就是不平衡性,所以正确答案是C。
2.(多选)教师要遵循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B.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C.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D.教育要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对学生施教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规律的理解和识记。要对选项进行判断。顺序性教学启示对应循序渐进,阶段性教学启示分阶段教学,差异性教学启示对应因材施教。所以ABC项正确,而D项侧重的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不是题干中要求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错误。
3.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点拨】本题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学生看到“一刀切”,盲目的选择阶段性。但是要注意分析题干。题干中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班级的全体学生,而不是班级中的某一个学生。它体现的是个体间的一个发展规律,对应的只有个别差异性,所以正确选项是C。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吉林健康管理师培训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