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招聘考试走进班杜拉

教师招聘考试:走进班杜拉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我们心理学的学习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大家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需要重点去研习的一个人物,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走进班杜拉,了解班杜拉的理论思想。

班杜拉在大学学习期间就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那个时候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他认为像桑戴克和巴甫洛夫那样的单纯的行为研究是不够科学的,他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当中加上认知的部分,通过认知和行为两部分结合更好的研究心理现象。

为此班杜拉提出了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个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以及行为适应等内容,他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4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你*先有榜样的行为,进而注意到榜样的行为,然后,在脑子里边去进行保持,经过大量练习,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再一次表现出来,通过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去研究人的各种行为,而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观察学习,从而了解这个学习行为背后的动机意义。

班杜拉还提出了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由环境、行为和认知这三个因素交互作用而呈现的较终结果,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这是他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观点的不同之处,也把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向引向了一个新的角度。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杜拉认为对于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有三种方式:

(1)直接强化,就是对学习者本身的行为做出的强化反应,比如说,小红主动帮妈妈洗碗,妈妈奖励小红一块糖,这就是直接强化。直接强化在这个行为者本身。

(2)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的强化而自己受到的强化,比如说杀鸡儆猴,这种属于替代性强化,通过对榜样的行为结果的观察,从而指向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3)自我强化,就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标准去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进行的强化反应,比如说“我要是能够在40分钟之内读完这本书,我就出去玩儿”,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决定是奖励还是惩罚自己,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做成某件事的主观判断。我们常说的“艺高人胆大”就是指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越高,那么他就认为自己做成这件事的可能性就越大。班杜拉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4个,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1)成败经验是指,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得成功或感受失败,那么他对自己做成某件事的主观估计就会更强烈或者更弱,这在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小明每次考试都能获得第1名,马上又要迎来一次考试,小明对自己这次考试获得第1名的把握就会很大,这就是说小明的自我效能感高,而这个自我效能感就是从小明多次的直接体验中获得的。

(2)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他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从而决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比如你看到同桌考了第1名,你就会倾向于更努力,下次也像同桌一样考第1名。

(3)言语劝说就是指他人的语言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比如说来自友人的加油鼓励,就可能会增强我们做成某件事的信心。

(4)情绪唤醒,就是指当我们面对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个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高低。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长治健康管理师培训长治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