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考点小结执业药师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考点小结执业药师
1.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前者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又称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患者皮肤比较温暖干燥,又称暖休克。低动力型(又称低排高阻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减少。患者皮肤湿冷,又称冷休克。
“暖休克”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冷休克”较多见,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而且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休克加重时也可成为“冷休克”。至晚期,患者的心功能衰竭、外周血管瘫痪,就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
2.治疗
(1)补充血容量:此类患者休克的治疗首先以输平衡盐溶液为主;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先扩张血管
(2)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而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还可以α受体兴奋为主,兼有轻度兴奋β受体的血管收缩剂和兼有兴奋β受体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以抵消血管收缩作用,保持、增强β受体兴奋作用,而又不致使心率过于增速,例如山莨宕碱、多巴胺等或者合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的联合应用。
(5)皮质激素治疗:应用限于早期、用量宜大,可达正常量的10~20倍。维持不宜超过48小时。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廊坊执业药师培训廊坊安次区执业医师培训廊坊安次区执业药师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