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五十一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五十一)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的****。临床上较常见的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微血管并发症出现较晚。糖尿病的根本病因是多种遗传基因和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相互作用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在体内利用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增加,较终引起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血管系统,导致全身血管老化,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病变。


一、高血压干预原则

1.个体化;2.综合性;3.连续性;4.参与性;5.及时性。

二、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高血压患者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进行OGTT

45岁以上血糖控制正常者3年后复查。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较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约有1.5%10%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干预策略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包括定期开设教育课程。较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执业医师(基层医师和(或)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者(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家属。


(一)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1.糖尿病教育,较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执业医师[基层医师和(或)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者(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家属。


2.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师)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管理任务。


3.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较理想的方法,但如果条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开始自我血糖监测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糖尿病管理小组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校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3尿糖的自我监测:尿糖的控制的目标是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但是尿糖监测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


(二)随访管理

1.方式: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和集体随访。

2.内容:

1)了解与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情况。

2)非药物治疗:了解行为改变情况、调整非药物治疗方案、教会患者改变或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

3)药物治疗: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管理手册、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监测检查指标:根据糖尿病分类管理要求,督促患者检查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并发症。发现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可疑情况时,及时督促患者到综合医院检查。

5)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6)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指导:了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对其进行医学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四)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1.指标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

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尿中酮体和戒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的速度要适当,每年以减轻体重的5%10%为佳,不提倡短期的大幅度降低体重;

对于难以减肥的超重和肥胖者,至少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体重不再增加;

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130/80mmHg以下为佳。

2.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蛋白质占15%20%。采用少食多餐,每天食盐不超过6g

具体要求参照《*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篇幅有限,详见技能教材110页。

3.增加身体活动

4.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应包括经常性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力练习,以增加肌肉体积,促进血糖代谢。

(1)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饭后0.51小时,开始运动较为合适。

如果运动量较大,则运动前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糖药物量(包括胰岛素)。

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较长的时间进行。

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和饭前运动。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血糖会有所下降,应酌情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禁忌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近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

严重糖尿病肾病。

严重眼底病变。

新近发生血栓。

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4mmol/L)或血糖不稳定。

血压>180mmHg

经常有脑供血不足。伴有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上海金山区健康管理师培训上海金山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