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对象】
已参加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能够让学员提高教学能力,例如:活动设计能力,提升试讲能力,灵活应对答辩等考试环节。
【学习内容】
面授课程安排两天
1、试讲、答辩环节中如何能够得,活动设计和结构化问答环节的灵活应对。
2、针对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讲授
3、模拟真实考场,提高实战经验
【考试科目】
(1)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和美术共8个科目。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共15个科目。
(4)中学教师资格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通用技术共14个科目。
【考试流程】
(1)抽题。考点工作人员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工作人员打印试题清单。
(2)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4)试讲或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5)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6)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课程特色】
1、面授培训实操性更强
2、教案编写现场点评
3、模拟真实考场,提高实战经验
知识延伸
一、有经验的瓜农轻轻敲击西瓜,就可以知道西瓜是否熟透,请结合声音的特性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音色是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征,它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所以物体的音色受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影响。不熟的西瓜和熟透的西瓜瓜瓤的密集程度不同,不熟的西瓜含水分较少,瓜瓤较为稀疏,而成熟的西瓜含水分较多,内部较为密集,所以两种西瓜的内部结构不同,因而拍打时音色也不同,因此有经验的瓜农通过听声就能辨别熟透的西瓜。
二、这节课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的结论的。
【参考答案】
注重知识得出过程是新课改下的重要变革,所以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理解。为了增强直观性,我将设计三个小实验,建立听觉上的音调和视觉上的频率相关性。
实验一:用钢尺放于桌子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并增加每次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多次实验,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并仔细听钢尺的发声情况。
实验二:撕一张纸,比较快撕、慢撕发出声音高低的不同。
实验三:用硬纸片划动木梳,改变划动的速度,比较木梳发声有何不同。
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三个现象,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讨论结果。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点拨,并总结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的结论。
三、试分析一下本堂课的教材。
【参考答案】
《声音的特性》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一章第2节,主要讲授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现象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并逐步参与和研究的一步,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尤为重要。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之后,对身边出现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本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小节,也是一节难点。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进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并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济宁任城区健康管理师培训济宁任城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