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朗PCB培训班地址在哪里
在电子设计领域,PCB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设计师可能会忽视一些细微之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则对最终产品的影响深远
在pcb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0个关键点

(1)加工层次定义不明确,单面板设计在顶层,如不加说明正反做,也许做出的板子装上器件而引致不良焊接。
(2)大面积铜箔距外框太近,大面积铜箔距外框应至少保证0.2mm以上的间距,因在铣削外形时如铣到铜箔上容易造成铜箔起翘及阻焊剂脱落问题。
(3)用填充块画焊盘,用填充块画焊盘在设计线路时能够通过DRC检查,但对于加工不行。因此类焊盘不能直接生成阻焊数据,在上阻焊剂时,该填充块区域将被阻焊剂覆盖,导致器件焊装困难。
(4)电地层又是花焊盘又是连线,花焊盘方式电源地层与实际印制板上图像相反的,所有连线都是隔离线。画几组电源或几种地隔离线时应小心,不能留下缺口,这会不但会使造成该连接区域封锁,更会引致短路。
(5)字符乱放,字符覆盖焊盘SMD焊片,给PCB通断测试及元件焊接带来不便。字符设计太小会造成丝网印刷困难,太大会使字符相互重叠,难以分辨。

(6)表面贴装器件焊盘太短,这是对通断测试而言,对于太过密集的表面贴装器件,其两脚之间的间距相当小。安装测试针时,必须上下交错位置,如焊盘设计太短,虽然不影响器件安装,但会使测试针错不开位。
(7)单面焊盘孔径设置,单面焊盘一般不钻孔,若钻孔需标注,孔径应设计为零。如果设计了数值,在产生钻孔数据时,此位置就出现了孔座标而出现问题。单面焊盘如钻孔应特殊标注。
(8)焊盘重叠,在钻孔工序会因为在一处多次钻孔导致断钻头和导致孔损伤。多层板中两个孔重叠,绘出底片后表现为隔离盘,造成报废。
(9)设计中填充块太多或填充块用极细线填充,产生的光绘数据有丢失现象,光绘数据不完全。因填充块在光绘数据处理时用线一条一条去画,因此产生的光绘数据量相当大,增加了数据处理难度。(10)图形层滥用,在一些图形层上做了一些无用连线,本来是四层板却设计了五层以上线路,使造成误解。违反常规性设计,设计时应保持图形层完整且清晰。
PCB分层策略
在电路板设计时,厚度、过孔制程以及电路板的层数并非决定性因素,而合理的分层堆叠则是确保电源汇流排的旁路和去耦效果、减小电源层或接地层上的瞬态电压,以及有效屏蔽信号和电源电磁场的关键。从信号走线角度出发,理想的分层策略是将所有信号走线集中在一层或几层,并紧贴电源层或接地层布置。而对于电源设计,则应遵循电源层与接地层相邻且间距最小的原则,即我们所说的“分层”策略。
咨询详情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制定优良的PCB分层策略。
1.布线层的投影平面应位于其回流平面层区域内。若布线层偏离其回流平面层的投影区域,则可能导致信号线出现在投影区域外,进而引发“边缘辐射”问题,并增大信号回路面积,导致差模辐射增加。
2.应尽量减少相邻布线层的设置。由于相邻布线层上的平行信号走线会相互干扰,因此,在无法避免相邻布线层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层间距,以减小信号串扰的可能性。
3.相邻平面层的投影平面应避免重叠。投影重叠会导致层与层之间的耦合电容增大,进而使各层之间的噪声相互耦合。
PCB拼板设计5大关键点
PCB拼板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要找到那个“黄金尺寸”根据主流生产设备的要求: - 拼板宽度应≤260mm(西门子生产线)或≤300mm(富士生产线) - 小板之间的中心距控制在75mm~145mm之间 - 拼板外形尽量接近正方形,推荐2×2、3×3对称设计,实用技巧:拼板外框一定要采用闭环设计,这样才能确保在夹具上不变形。记住这一点,能避免很多生产中的麻烦!
工艺边是拼板的“生命线”,设计不好会导致整板报废!工艺边宽度单边≥5mm,高密度板建议8mm,必须对称布置在长边,防止SMT轨道夹歪,工艺边内侧1.5mm范围内禁止布置走线和器件,特别注意:很多工程师忽略了工艺边的对称要求,结果导致贴片精度下降,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
定位系统是自动化生产的“眼睛”,设计不好机器就“瞎”了!光学定位点(Fiducial Mark)要求: - 全局基准点:Ø1.0mm实心铜,布置在板角三点 - 局部基准点:Ø0.8mm阻焊开窗,BGA对角布置 - 工艺边基准点:Ø1.5mm,每条工艺边中心1个
深入解析PCB工作原理及其多层次设计
绝缘基板
电路板的核心部分是绝缘的非导电材料,如FR-4环氧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或陶瓷等,它们构成基底,支撑并有效地隔离电路中的导电路径和元器件。
在绝缘基板之上,会覆盖一层薄薄的金属,这层金属通常采用铜材质,经过化学蚀刻工艺后,便会形成特定的电路图案。这些导电路径,被称为迹线,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电路板上的各个电子元器件,诸如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等,从而实现电路的完整功能。
元器件被精确地安置在电路板的预定位置,通常采用焊接技术将其牢固地固定在焊盘上。焊盘作为电路板上预先设定的金属区域,专门负责与元器件的引脚进行连接。
通孔与过孔
通孔用于在不同层之间建立导电路径,也被称为vias,在电路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多层电路板中,过孔技术使得信号能够顺畅地从一层穿越绝缘层,进而抵达另一层,从而实现电路的完整连接
阻焊层与丝印层
阻焊层,也被称为solder
mask,是电路板上的一道重要保护层。它通常呈现为绿色或其他鲜艳色彩,旨在防止不必要的焊料桥接和短路现象,同时为电路提供环境防护。另一方面,
丝印层,即silk screen,则在电路板上清晰标注出元器件的位置和识别信息,为装配与维护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功能实现
通过精心设计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布局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通过合理的元器件布局和连接方式,实现信号处理、功率分配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东莞信盈达嵌入式培训学院松山湖嵌入式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