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肌训练又称为口部肌肉运动治疗,是语言能力训练计划中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口部感觉处理,下颌、嘴唇、舌头的稳定分离运动能力,来促进正确的言语发音。它是由美国言语及语言病理学家莎拉-罗森菲德-庄臣独创的一种口部肌肉治疗法,通过诊断评估,制订训练计划,训练受训对象的下颚骨、唇部和舌头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以改善发音说话及进食技巧。
口技训练常见的操作方法
(1)将嘴巴张开至**(或说”啊”),
停留3—5秒再放松;
(2)将嘴巴向左右伸展(或说”一”),
停留3—5秒再放松;
(3)将嘴巴噘嘴呈圆形(或说”呜”),
停留3—5秒再放松;
(4)将嘴形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5)将嘴形从”啊”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 连续3—5次;
(6)将嘴形从”呜”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 连续3—5次;
(7)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
(8)将嘴唇向内用力吸,用鼻腔吹气和吸气; ;常用的唇部训练小游戏,如:
①做鬼脸;
②用吸管吸黏稠食物,如酸奶等;
③嘴唇上翘夹笔。
(1)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2)以同样的速度将舌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3)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 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4)将舌头伸出,向左右嘴角连续移动3—5次;
(5)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6)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连续移动3—5次;
(7)将舌头伸出,延嘴唇顺(逆)时钟方向绕一圈;
(8)将舌头伸向口腔内右(左)脸颊上,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9)将舌头伸至上下排牙齿,向左右移动做出清洁牙齿状;
(10)用舌头顶住上硬颚作出马蹄声;
(11)用舌头顶住门牙后方,从硬颚移动至后方软颚。
常用的舌头训练小游戏,如:
①舔海苔或棒棒糖;
②弹舌;
③舌尖运糖等。
哪些孩子需要做口肌训练呢?
比如:1、一直流口水。
2、口腔敏感度不正常的:高敏、低敏。
3、下颌功能不足的:下颌长期处于打开状态。
4、唇功能不足的:唇无法闭合、不能圆唇(嘟嘴)、不能展唇(微笑的动作)等。
5、舌头功能不足的:舌头不能伸出舌外、后缩、左右摆动、上抬等无法协作运转。
6、气息不足的:说一句话的时候,没说几个字就换气。7、呼吸不协调的:吸气时说话等。
8、共鸣存在问题的:鼻音重(软腭上抬不足)或发不出鼻音(m、n、ng)。总的来说,嘴唇、下颚、舌头、软颚、喉部和呼吸等功能存在问题的孩子,就需要做口肌训练。
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共鸣训练、构音训练,这些都是精细运动的训练,跟吃饭所用的器官是一样的,因此发音不好的小朋友吃饭一定不好,吃饭不好的认知也不好,认知和精细运动都可以从生活自理来教授,**先解决孩子大小便的问题。
进行口肌训练前先要进行语前能力的训练:安坐、眼神对视、回应、模仿,因此训练儿童的口肌,一定要从全面观的角度去训练分析,不能只看某一方面的能力。
口腔发音器官功能训练
常见问题
口肌训练不等于言语训练,而是言语训练的一部分。口肌训练针对的是发音器官的感知觉和运动障碍,对于提高发音清晰度、吞咽进食能力有一定作用,但让孩子开口说话不能只靠锻炼口肌,而需要结合认知、语言理解和表达等训练。
咨询详情
不能发音或说话不清,未必是因为口腔肌肉问题引起的,更多的是儿童本身有语言沟通发展问题,在理解和表达方面达不到对应语言发展阶段的应有能力。如果孩子只有3岁,家长却以为通过大量口肌训练后,孩子就能把话说清楚,这是不必要而且不太可能发生的。 另一方面,如果过早改正孩子的发音而不教他们如何在生活运用,孩子的语句只会像“鹦鹉学舌”,或许某几个字能说得清楚准确,结果还是几乎没有有意义的沟通与社交。因此,对于特需儿童,我们应着重于提高沟通和语言能力,从提升沟通动机、词汇量和语句长度方面入手,当他们建立基本沟通能力后,下一步再教他们把话说得更清楚。以上介入方向对于语言发展障碍和ASD孩子尤其重要。
咨询详情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海口东方启音儿童语言康复中心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